金絲猴菖蒲
金絲猴菖蒲是菖蒲中的一種盆景造型,本公司還有眾多菖蒲綠植供參考,如需金絲猴菖蒲,或其他菖蒲,均可提供批發或租擺,上海菖蒲盆景批發,上海綠植租擺,歡迎聯系梁賁花卉公司。金絲猴菖蒲實拍圖如下:
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剛盡時覺醒,因而得名。菖蒲“不假日色,不資寸土”、“耐苦寒,安淡泊”,生野外則生機盎然,富有而滋潤,著廳堂則亭亭玉立,飄逸而俊秀,自古以來就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。
人們在崇拜的同時,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,把農歷四月十四日定為菖蒲的生日,“四月十四,菖蒲生日,修剪根葉,積海水以滋養之,則青翠易生,尤堪清目?!闭捎谳牌焉裥?,加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,數千年來,一直是中國觀賞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種。
你是不是也總在羨慕別人書案茶桌上的菖蒲茂盛雅氣,而自己卻總給養死了。前幾天有人提問:菖蒲養一年了,越養越少,雖然沒死也差不多了。難道是土用錯了,還是因為沒有用山泉水,或者是盆的問題?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,如何讓菖蒲在你的書案茶桌上生機盎然。
1. 剛剛收到菖蒲,打開包裝一看葉子有些焉了,甚至有輕微的發黃,怎么辦?
這可以裝一盆清水,把菖蒲泡到水底,再用手去梳理菖蒲葉片,梳理好拿起來,再用手輕輕撥動菖蒲葉片,輕輕往下壓菖蒲葉片會變得自然。
2. 遇到個別葉片發黃,怎么辦?
菖蒲有黃葉是正常的,一般需要配備一把鑷子和一把小剪刀,鑷子用來把個別已經全部發黃的葉片拔除扔掉,而剪刀可以將葉尖的焦黃部分減掉。
這里多說一些關于焦尖黃葉的現象:
焦尖可分為肥害,藥害,日曬,蟲害,環境干燥等原因。
① 使用了濃度過高的肥水,造成燒根,會造成整株枯萎。必須洗根換土重植蒲草。
② 夏日暴曬造成的焦尖。菖蒲最難過的六、七、八、九月必須加強遮陽。夏天是植蒲的煎熬。
③ 干燥造成的葉尖發黃,發生在新葉上,是養蒲的最大難題,增加空氣濕度,同時加強通風透氣。
④ 新陳代謝關系引起的個別老葉發黃,屬正?,F象。
在平時的養護中,菖蒲需要滿足植物所需的三個條件,即“陽光”、“通風”、“水分”這三個條件:
陽光: 菖蒲喜陰,但是需要散射光,可以把菖蒲放在太陽曬不著而又敞亮的地方。
通風:植物的葉子除需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外,還要利用氧氣進行呼吸作用,所謂“葉之于草木,猶肺之于動物”,就是說的這個道理。但由于植物本身不會移動,所以經常使之處于新鮮的流動空氣中,對其生理作用的順利進行是必要的。再有,當植物體內由根而供給的水分積貯過多時,可以通過葉子的蒸騰作用向空氣中排放一部分,而這蒸騰作用也是需要依靠通風來進行的。
水分:菖蒲水養,石養,泥養皆可,水養石養則清瘦,淤泥厚肥則油綠茂密。保持浸根不浸葉的狀態。 澆水時保持盆土濕而不漬的狀態,說人話就是,澆到最濕,讓土喝飽水,但是每點水都要被土含著,不能澆太多之后,根長期泡在水里容易導致爛根。
最后,獻上植蒲口訣: 近水而植,附石健康。葉干根濕,喜暖畏寒。 微風避雨,少分更旺。喜陰怕曬,潤露忌霜。石生偏細,泥種頗壯。薄施厚灌,勤理剔黃。碧如翡翠,香沁腑臟。野逸清氣,不宜艷妝。 配石清供,古盆內藏。 素雅天然,最宜文房。
古人評價菖蒲
先民崇拜該草類,把菖蒲當作神草?!侗静葺牌选份d曰:“典術云: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,感百陰之氣為菖蒲,故曰:堯韭。方士隱為水劍,因葉形也”。菖蒲以九節為寶,以虎須為美,江西種為貴。品之佳者有六,金錢、牛頂、虎須、劍脊、香苗、臺蒲,凡盆種作清供者,多用金錢、虎須、香苗三種。
早在西漢時,菖蒲已開始在皇家園林中種植,六朝佚名《三輔黃圖》中 “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,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樹,即有菖蒲 ”。菖蒲移于盆盎之中,制成盆景者,據說在唐代便有了,宋代開始盛行。菖蒲與蘭一樣是性靈之物,因簡而潔,因俗而雅,有出塵之致,其俊秀卓然的氣韻也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秉性,成為其案頭清供。菖蒲正式成為書房內的雅設,是始于宋代。用于盆養的菖蒲也被稱為“石上菖蒲”、“石菖蒲”,生于水中的石頭之上,栽培時無需泥土。這種干凈的狀態不僅雅觀,而且特別適合擺放在室內,尤其適合滿是書卷、文房、雅器的書齋。
對于文人士大夫來說,點綴石頭、生滿菖蒲的“蒲石盆”,就成了宋代文人書房中流行的細節。陸游曾如此描述隱居生活的悠閑平靜:“寒泉自換菖蒲水,活火閑煎橄欖茶。自是閑人足閑趣,本無心學野僧家?!保ā断某鹾咫s題》)詩人親自為蒲石盆更換新汲的泉水,然后烹茶品茗,并自嘲說,這真是典型“閑人”才會享受的“閑趣”。
其實,從陸游的詩中恰恰可以看出,傳統書房中的各種設計總是能夠兼及多種功能,比如一向提倡文人在侍養花木、為盆景換水、焚香、煎茶、磨墨等細節上親力親為,其實是鼓勵文人伏案過程中不時穿插不太消耗體力的勞作,以活動筋骨,放松心神,緩解目力,鍛煉手腳的靈活性,是非常有益的養生安排。這些親手進行的日常操持都需要人付出勤謹與耐心,因此,也被認為能夠怡養性情。
在盆景的發展過程中,宋代是一個重要的時期。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,或厭居豪華,渴慕山林田園之勝,對于盆景這種縮微的自然,興趣便愈發濃厚。而“盆景”一詞也是在此時首次出現,見于蘇軾《格物麤談》“芭蕉初發分種,以油簪橫穿其根二眼,則不長大,可作盆景?!碧K軾本人即是個盆景迷,石菖蒲便是他的最愛之一。他曾于蓬萊縣(今屬山東)丹崖山旁取彈子渦石數百枚,用以養菖蒲,作文記曰:“登蓬萊閣下石壁干丈,為海水所戰,時有碎裂,淘灑歲久,皆圓熟可愛,上人謂此彈子渦也。取數百以養菖蒲?!痹娪小皻q十之盆盎中,日與山海對”云云。
張耒在《石菖蒲并序》定道:“歲十月,冰霜大寒,吾庭之植物無不悴者。爰有瓦缶,置水斗許,間以水石,有草郁然,俯窺其根,與石相連絡。其生意暢遂,顏色茂好,若夏雨解籜之竹,春田時澤之苗,問其名曰,是為石菖蒲”。若水石種菖蒲,類似于現在用雨花石種水仙,即以小石子固其根部,以石菖蒲并石取之,濯去泥土,漬以清水,水養之。
東坡居士還說:置盆中,可數十年不枯。雖不甚茂,而節葉堅瘦,根須聯絡,蒼然于幾案間,久而益可喜也”。這種栽種方法與前稍有小異,野生菖蒲扎根于石上,是并取而置于清水盆中蒔養的,謂之“附石法”,在宋代頗為流行,是植蒲古法。
宋人吟誦菖蒲的詩詞,便常有提及這種附石菖蒲,陸游《菖蒲》有云:“雁山菖蒲昆山石,陳叟持來慰幽寂。寸根蹙密九節瘦,一拳突兀千金直。清泉碧缶相發揮,高僧野人動顏色。盆山蒼然日在眼,此物一來俱掃跡。根盤葉茂看愈好,向來恨不相從早。所嗟我亦飽風霜,養氣無功日衰槁?!?/p>
陸游《堂中以大盆漬白蓮花石菖蒲翛然無復暑意睡起戲書》亦有云:“海東銅盆面五尺,中貯澗泉涵淺碧。豈惟冷浸玉芙蕖。青青菖蒲絡奇石。長安火云行日車,此間暑氣一點無。紗幮竹簟睡正美,鼻端雷起驚僮奴。覺來隱幾日初午,碾就壑源分細乳。卻拈燥筆寫新圖,八幅冰綃瘦蛟舞?!?/p>
鄭剛中《黃匯征惠石菖蒲既賦古風復成四韻》云:“附石菖蒲誰手種,形模姿色妙難如。黃蜂變去惟窠在,綠玉抽來祗寸馀。夜為露華離幾案,曉添灶井向階除。如何便得生秋意,更俗中間置小魚。
徐僑《詠拳石菖蒲》曰:“巖泉潠灑著根纖,拳石相依自糾纏。土葉漸除青帶冗,細莖初發綠毛鮮。一塵不許渭幽雅,百草誰能并潔娟。日課蒼頭注新汲,要移林壑在庭前?!?石本嶙峋,蒲根虬蟠,細葉蒼翠茸茸,清泉一掬,時日既久,石復青苔斑斑,著實堪入畫圖!多見前人清供圖中有這種附石種植的菖蒲,而或旁邊更添上一二品盆中土養者,實在是雅不可及。